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要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引导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1]。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正日益成为推动建设教育高质量体系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就教育数字化工作明确提出,要“围绕数字中国建设,以更为长远的眼光,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教育的中国范式”[2],为全面推进数字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区域教育领域来看,全面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将成为未来区域教育的重要工作。为此,笔者对重庆市近年来推进教育数字化实践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相关策略,试图为进一步加强区域教育数字化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提供参考。
过去
抓机遇 促发展
重庆市地处我国西部,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相对突出,其大城市、大农村的区位特点明显,对“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要求更加强烈。数字信息技术具有打破时空、提升效率等重要优势,实现教育数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3]。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抢抓教育数字化发展机遇,以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基础,着力开展教育数字化实践,并取得良好成效。具体实践内容如下:
一是建成较完善的网络基础,为教育数字化提供基座。重庆市建有全市一体的教育宽带网,其骨干节点带宽达100Gbps,区县上联骨干节点带宽达10Gbps,实现了全市40个区县接入。全市38个区县按标准建成教育城域网,其中32个区县通过区县城域网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比例达100%。
全市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接入带宽全部达到100Mbps以上,其中,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大于/等于1000Mbps的学校比例为35.94%。2021年,全市81.54%的中小学校建有校园网,64.30%的中小学校建有无线网络。“市—区县—校”三级网络基础为教育数字化提供有效保障。
二是具有较完整的平台体系,为教育数字化提供载体。重庆市按照“云长制”工作安排,积极推进“渝教云”物理环境建设,为线上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云环境保障。市级非涉密教育信息系统迁移上云比例达100%,内部整合比例达80%。全市建成学生网络学习空间近500万个,入选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专项培训基地学校3所,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3个、优秀学校32所。市级出台了《重庆市教育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标准》,有效地促进了数据开放共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教育数字转型。
三是引入较丰富的数字资源,为教育数字化提供支持。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课程4000余门、同步课程资源600万余条,累计访问量突破5亿人次。其中,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427门(本科319门、高职1108门),上线专业教学资源库32个,在建课程1318门,在建专业教学资源库45个,注册教师及学生用户共计2124574人。
2021年全市中小学校建有校本资源的学校比例为43.58%,建有与学科教材配套数字教育资源库的学校比例为51.83%,其中涪陵区、渝中区等19个区县建有与学科教材配套数字教育资源库的学校比例均达100%。
四是培育较全面的智慧校园,为教育数字化提供范例。重庆市率先推出《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试行)》,为各类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指引。市级层面规划实施了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和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计划,全市7个区县、425所学校加入创建行列。
重庆投入3000万元开展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创新示范项目,6所高校入选项目。此外,两江新区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领域特色基地,璧山区进入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培育名单,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最佳项目。
五是开展较深入的创新应用,为教育数字化提供动能。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加强“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方案》,推动常态化按需应用;组织开展百名教育信息化专家进校园活动,择优设立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32项。巴蜀云校和八中“双师课堂”等为代表的网络学习平台结对帮扶薄弱学校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在助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六是形成较可靠的安全机制,为教育数字化提供保障。重庆市定期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核查工作,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重大风险隐患;加强本地教育网站全天候安全监测预警,全年通报处置网络安全漏洞141个;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师生参与近700万,有效提升了全市教育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
未来
充分认识 持续加强
教育数字化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以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为基础,关键在于推进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教学过程、组织架构、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4]。从教育数字化发展进程来看,重庆市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充分认识其发展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持续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第一,夯实教育数字化网络基础。数字化发展的良好基础首先需具有完善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信息化网络环境进一步深入发展。调研发现,重庆市开展5G试点、建设物联网的学校比例仍然不高,基于5G、IPv6的基础环境,配置全面感知物联网等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
未来重庆市应积极融入国家教育专网建设,进一步推进建设重庆教育专网;加快构建基于5G、IPv6、物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基础环境,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基座;落实“云长制”工作要求,持续推进教育系统“管云、管数、管用”工作,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和系统互联互通,促进协同服务。
第二,优化教育数字化人才队伍。教育数字化关键靠“人”,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也对教育数字化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调研显示,目前教育数字化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教育管理干部与教师队伍的数字意识、数字思维和数字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
对此,未来重庆市应进一步配齐配强教育数字化人员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实践锻炼,提高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数字化能力素质;完善教育数字化培训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定期举办教育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网络安全专题研讨班、中小学校教师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数字化队伍管理能力、专业水平、信息化素养和数字素养;加强市级教育信息化专家库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不断激发专家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第三,强化教育数字化经费支撑。科学合理的经费资源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保障。调研显示,不同区域受地区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未来重庆市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经费的统筹使用,适度向教育数字化工作的薄弱区域、薄弱环节、边远山区倾斜,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数字鸿沟;鼓励社会企业积极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实现政企协同、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引导学校加大教育数字化人力物力投入,鼓励多渠道筹措经费,努力实现学校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应用的提档升级。
第四,落实教育数字化安全保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信息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在智能时代的新升华,网络安全对于教育数字化具有更大的基础性作用。调研发现,一些学校、单位仍然存在“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意识和能力仍需强化,信息孤岛、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未来全市推进教育数字化,要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健全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机制,层层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丰富完善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监管平台功能应用,推动实现网络安全监管常态化;加强网络安全服务保障,做好重要时期的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加强建设教育平台和系统的密码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技术保障数据录入和数据存储安全,提高数据安全能力;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活动等,推动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由之路,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系统性工程。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其关键在于推进教育新基建,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应用。展望未来,数字信息技术与教育将日益融合,教育数字化的战略作用将更加凸显,需要我们进一步在条件基础、人才队伍、经费支持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以教育数字化全面推动和实现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辜胜阻.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亟须打造教育升级版[J].教育研究,2020,41(5):3.
[2]张又伟.教育部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38(3):1.
[3]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2,(4):1-8.
[4]祝智庭,郑浩,谢丽君,吴慧娜,吴永和.新基建赋能教育数字转型的需求分析与行动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02):22-33.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基于身份源的教育大数据采集、管理及应用研究》(KJZD-K201912702)研究成果。
作者:罗永星、何易立、余跃(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