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正文

智慧教育新纪元 | 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深度解读

2025-09-02 11:23 i 小奕 

图片

2025年8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以下简称《意见》,这份重要文件是对国家“十五五”规划中数字经济与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化与拓展,为未来十年中国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指导智慧校园的建设路径与发展方向。本文将深入解读政策内涵,并探讨其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指导意义。

图片

图片图片

一、政策深度解读:把握“人工智能+”行动的核心要义

1.战略定位: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此表述将人工智能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其深远意义超越了技术工具本身,成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

在教育领域,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深刻重塑教育教学模式、科研创新方式和校园管理体系,促使教育数字化实现从“工具性应用”向“生态化重塑”的跨越性转变。这种变革并非技术层面的简单堆砌,而是需从理念革新、架构重塑、流程优化等多个维度入手,实现系统性的重构与升级。

2.阶段目标:清晰可衡量的发展路线图

《意见》设定了三个关键时间节点的具体目标:

图片图片

这些目标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明确的规划指引,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人工智能融合策略。特别是到2027年,部分地区(如甘肃省和江苏省)已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具体目标,要求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3.重点领域: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意见》中的六大重点行动,特别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两部分,与教育领域直接相关,提出了三个重要方向:

科研范式变革:要求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为此,高校需着手构建涵盖科学大模型、智能实验装置及高性能计算平台等在内的AI科研支撑体系。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的科研方式,从假设生成、实验设计到结果分析,整个科研流程都将实现智能化升级。

教学模式创新:着重强调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推动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新型人机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这预示着未来的教学环境将朝着人机协同、个性化和自适应的方向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管理效能提升:提出构建能够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实现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这要求高校构建数据驱动的智能治理体系,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使校园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和人性化。

揭秘高校服务治理体系革新背后的秘密

4.基础支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AI生态

《意见》详细阐述了基础支撑能力建设的八个方面:模型基础能力、数据供给创新、智能算力统筹、应用发展环境、开源生态繁荣、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保障和安全能力水平。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需要坚实的基础支撑。

对高校而言,需要系统构建AI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人才队伍和安全体系。特别是在数据资源方面,政策强调“完善适配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为高校数据资源的合规使用提供了政策依据。

图片图片

二、智慧校园建设启示: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迁

1.建设理念转变: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塑

传统智慧校园建设多关注业务流程数字化和技术工具应用,而“人工智能+”行动要求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重构校园信息化架构。高校需要构建包括算力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算法模型平台、应用场景生态和治理保障体系在内的完整AI生态。

这种转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由“业务驱动”向“智能驱动”转变,由“系统建设”向“能力建设”聚焦,由“项目交付”向“持续运营”过渡。人工智能不是一个需要集成的系统,而是需要融入整个校园数字基座的核心能力。

2.建设重点调整:从系统建设到能力建设

过去的信息化建设多以业务系统为核心,未来需要转向以AI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发展AI计算能力、数据治理能力、算法研发能力、场景构建能力和运营服务能力。这些能力将成为智慧校园的新型基础设施。

高校智变加速:AI中台赋能,引领智慧教育新热潮

尤其是数据治理能力,政策着重指出需“加强数据供给创新”,以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因此,高校需强化数据资产管理,构建健全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一站式数据治理平台全新来袭!助力数据资产价值化

3.建设模式创新:从项目驱动到持续运营

人工智能应用需要持续的数据喂养、算法优化和场景迭代,这要求高校改变以往项目驱动的建设模式,建立包括数据运营、算法运营、场景运营和人才运营等在内的全方位运营体系。

政策中提出的“建立健全模型能力评估体系,促进模型能力有效迭代提升”,是对这种持续运营模式的要求。高校应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并建立有效机制,以保障人工智能应用的持续优化与迭代发展。

图片图片

三、“2622”框架对政策要求的落地实践

在“十五五”规划中,联奕科技提出了“2622”智慧校园框架,与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在多方面高度契合,为政策落地提供了实施路径。

1.夯实智能基座,强化基础支撑

在数字设施基础方面,通过构建智能网络环境、智能云资源环境和一体化算力平台,为AI应用提供强大算力支撑。具体包括建设高性能GPU应用服务器集群,打造全光网统一管控体系,构建能够支持多模态大模型应用的算力环境。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政策要求的政策要求“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完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提供了落地支撑。

图片

政策强调“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多路径技术探索和模型基础架构创新”,在人工智能基础方面,着力打造可复用、可扩展的AI能力支撑体系,通过AI中台整合教育多模态资料库,提供模型管理、开放能力接口和智能体开发平台。这些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响应了政策中关于“模型基础能力”强化与“数据供给创新”的号召,为多样化的AI应用提供了坚实统一的能力基石。

联奕科技全面接入DeepSeek,深度适配多场景需求

2.推动应用创新,促进深度融合

在教学科研创新工程方面,通过构建科研知识图谱、智能实验设备共享平台和AI驱动的科研管理系统,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同时,我们建设了智能教学督导系统,该系统依托多模态融合技术,实现了AI赋能的全流程教学督导,这些实践举措紧密契合了政策中关于“加速科学发现进程”的导向。

图片

AI督导智能体:将大模型“压缩进教室”,开启教学质量管理新时代

在师生发展提质工程方面,构建了数据驱动的学生成长智能支持系统,实现挂科预警、毕业预警和学习路径引导等功能。同时建立教师职业发展数字化管理体系,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这些举措落实了政策中“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联奕×深信服:携手信创,发布教学平台联合解决方案

图片

在校务服务增效工程领域,我们借助AI助手、智能公文处理系统及数据分析决策服务,精心构建了能够精准捕捉需求、主动规划并提供服务的智能化校务管理体系。建立标准统一的校务服务公开平台,实现规章制度解读、校园生活指南、服务在线办理等功能的智能化,这些实践响应了政策中政务服务新模式的要求。

高校职称评审大变身!AI赋能,告别六大“痛”点!

3.完善治理体系,保障安全可控

在内部环境深度治理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为AI应用提供制度保障。构建涵盖发展体制、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的运营保障体系,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符合政策中“政策法规保障”的相关规定。

高校内部控制政策全解析:智慧管理与业务融合

在智能安全体系能力方面,建立了全链路安全防护体系,包括数据分级分类、隐私保护、AI算法备案和伦理审查机制。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数据采集、存储至应用的全链条安全管理,有效落实政策对“安全能力水平”提升的要求。

联奕科技多款软件产品与华宇TAS应用中间件完成兼容互认证

告别弱密码风险,2025联奕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引领安全新变革

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的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2622”智慧校园框架为高校提供了系统性的实施路径,帮助高校将政策要求转化为落地实践。未来,智慧校园建设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和生态化发展,从单点应用走向系统重构,从技术驱动走向业务融合,从项目建设走向持续运营。只有准确把握政策导向,结合高校实际需求,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才能为建设智能化、个性化、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下一条:大模型如何助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Copyright 2005-2025 天水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甘公网安备:62050202000257号 陇ICP备15003457号